“冬病夏治”到底有没有道理?背后有啥依据?
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解答。
什么是冬病夏治?
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,是根据《素问·四气调神论》中“春夏养阳”、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中“长夏胜冬”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。
所谓的“冬病”,就是指冬天易发的虚寒之症。冬季易发、遇寒加重,长期潜伏、难以治愈。冬病夏治用最简单的话来说,就是在夏天的时候调理冬天容易发作的健康问题,属于中医“治未病”的范畴。
展开剩余71%冬病夏治的中医原理涉及到两个方面:
一为攻邪学说,夏日阳旺,为驱赶体内寒邪的绝佳时期。
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,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,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,寒者热之,用热驱寒正符合中医之治则。
二为储阳学说,春夏为阳,是储蓄体内阳气的佳期。
正如《内经》里提到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夏天自然界阳气最盛,由于天人相应之故,人受自然界阳气的感应,加之适当的中医调理,能使虚损的阳气得以补充。
哪些问题适合冬病夏治?
所谓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,或在冬季加重的慢性问题,这类问题有两个特点,一是反复发作,二是冬重夏轻。
冬病夏治经常用于呼吸系统问题,比如慢性咳嗽、哮喘、急慢性支气管炎、咽炎、反复呼吸道感染、过敏性鼻炎等。
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?
冬病夏治方法很多,常用的有以下几种:
艾灸
以艾叶为原料,制成艾绒、艾柱或艾条等,借灸火的温和热力,通过经络的传导,以温通经脉、调和气血、协调阴阳、扶正祛邪。
贴敷
中草药制成丸、散、膏、贴等不同剂型,直接敷贴于相应的穴位。
每个人的皮肤敏感度不一样,贴敷后皮肤局部可能会出现瘙痒难忍、灼热、疼痛等情况。
食疗
对于虚寒体质的冬病人群而言,可适当选用补气养血的中药和食材一起炖煮,能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。
不过,在进补时应注意健运脾胃,避免消化不良、滋补过度。
特色疗法
对于慢性肺系疾病以及儿童免疫低下,反复感冒等多种疾病,选择金蟾三伏方调理具有很好的效果。三伏方采用“内服三伏汤+外敷三伏贴”立体干预方案。
蟾药内服:以百年秘方“旱蛤蟆散”为主方,含蟾蜍、黄芪、附子、干姜等,夏季服用驱邪扶正,补气敛肺、温阳化饮,修复肺损伤。
穴位贴敷:直接刺激穴位,疏通经络,促进药物吸收,与内服药形成“里应外合"效应
冬病夏治期间的注意事项
1、饮食上有所节制,不吃冰冻食品,不吃海鲜等过敏、易发性食物,同时减少肥腻、辛辣食物的摄入,以免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,影响效果。
2、注意保暖,贴敷、艾灸、拔罐之后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治疗部位,也不要用冷水洗澡,以免遭受寒邪。
3、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人群在冬病夏治期间不要盲目减药、停药重庆配资公司。
发布于:四川省财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